太阴之上,湿气主之,腹痛吐利,从湿化也。汗之亡阳,下之亡阴。
今不得一焉,不能无阙文之憾。 《金匮》用桂枝汤加栝蒌根,恐不胜其任。
此条用真武者,全在降火利水,重在发热而心下悸,并不在头眩身动也。伤寒六七日,大下后,寸脉沉而迟,手足厥冷,下部脉不至,咽喉不利,吐脓血,泄利不止者,为难治。
足下恶风。设使恶寒者,必欲呕也;腹内痛者,必欲此是少阴经文,与此上下文符合。
此是内不解,故小便难者竟至不尿,腹部满者竟不减,时时哕者更加哕矣。则呕不止而郁郁微烦者,此阳明少阳疑似证。
少阴病,四逆,泄利下重,其人或咳、或悸、或小便不利、或腹中痛者,四逆散主之。从阳注经,故用麻黄、细辛;从阴注骨,故用参、苓、术、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