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焦受气于中焦,下焦生气于中焦,互相为用则为和也。然出脉证,皆因饮酒,湿壅内热而招外邪合病。
盖肺气壅满,邪有余之喘也,肺气不续息,正不足之短气也。【注】平人年二、三十,常得大脉者,则多病劳。
徐彬曰:积者迹也,病气之属阴者也。 脉「滑」〔弦〕者生,涩者死。
湿家之身痛发黄,不似伤寒之身痛发黄者,以无六经之形证也。<目录>卷二\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脉濡而弱,弱反在关,濡反在巅,微反在上,涩反在下,微则阳气不足,涩则无血,阳气反微,中风汗出,而反躁烦,涩则无血,厥而且寒,阳微发汗,躁不得眠。
萦萦如蜘蛛丝者,形容脉之细小,难于寻按,而浮、中、沉似有似无,即前阳不足之方有执曰:萦萦如蛛丝,牵惹旁旋,微细欲绝之状。虽不病劳,然气血荣卫虚痹不行,故为马刀、鼠疮、侠瘰也。
上条以浮沉见微紧,此条以寸尺见微紧,皆阴盛阳亡之诊,故曰:知阴常在,绝不见阳也。百合病不应下而下之,不解者,则怯中,以滑石代赭汤清而镇之也。